雲南洱源縣大蒜滯銷引發一系列思索大蒜要豐收也要增收

雲南網訊(記者 張帆 陳飛)連日來,記者在雲南洱源縣采訪調查發現,與去年相比,今年傢傢戶戶的大蒜豐產,然而,面對積壓滯銷的難題,群眾卻沒有增收的喜悅。

“我傢收瞭13噸大蒜,裝修新房的計劃落空瞭。”看著樓上樓下一排排豐產的大蒜,鄧川鎮舊州村五組村民趙澤明卻犯瞭愁。由於蒜價太低,即使成本價出售都少人問津。他和村裡其他人一樣,把地裡的大蒜全部收回傢,晾曬幹後可以再等待4個月左右的時間,期望能等來一個好價錢。這是他唯一的辦法,“一個種地的,幹不瞭其他事。”趙澤明說。

與趙澤明單打獨鬥不一樣,楊寶華聯合10戶蒜農,成立瞭種植專業合作社,帶動社員種植大蒜超過1000畝,目前收瞭340噸。“市場收購價與成本不匹配,隻能全部壓著不賣。”

采訪中記者瞭解到,由於豐產帶來價格大幅下跌,目前洱源縣大蒜增產群眾卻反而減收的現象十分嚴重。以紫皮大白蒜為例,畝均投入4500元左右,蒜果平均畝產量約2300公斤,單價從去年的每公斤8元左右跌至0.8元-1.2元,蒜農每畝凈虧損高達2000元以上。市場價格走低、銷路不暢,部分蒜農甚至因為采挖成本高而放棄,任其爛在地裡。

談到豐產沒有帶來期望中的高收益的原因,在記者走訪的多個鄉鎮中,蒜農、經銷商等主要歸結為供需失衡。團結鎮雞鳴村的馬玉斌說:“去年行情好,大傢搶著擴大種植面積,有的蒜農不惜租地種大蒜。”對於拉低大蒜價格的深層次原因,當地有關人士分析,一是大蒜庫存量大;二是產品缺乏深加工;三是國際市場開拓力度還不夠。目前,洱源縣大蒜無法直接出口,隻能通過山東等大蒜主產區進行間接出口。

洱源大蒜滯銷,不但讓蒜農揪心油煙靜電機推薦,令政府部門頭痛,還使社會各界著急。造成大蒜滯銷的原因很多,那麼,如何才能走出“豐產不豐收,豐收不增收”的怪圈呢?

基層靜電除油煙機保養費用幹部群眾建議采取“龍頭公司+基地+農戶”模式。牛街鄉西甸村黨總支書記楊茂芬提出的解決方案是:“土地入股,老百姓分紅、打工,這樣群眾收入有保障。”漁潭村村民段錫河告訴記者,與公司簽收購合同,發展訂單農業,“這樣大傢心裡都有底。”

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產業。針對大蒜滯銷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,洱源縣商務局局長胡飛全認為,當務之急是建設全國性的農產品信息平臺,避免信息不對稱而盲目擴張,盡早提示農戶種植風險。此外,一方面要加強對各種作物種植、銷售協會的培訓及管理,擴大農業經紀人隊伍,拓展洱源縣農產品的銷售渠道、銷售區域。加強供應鏈建設,健全現代物流體系,減少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環節,降低流通成本。另一方面,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對效益較低,但在全縣有種植優勢的作物,比如蠶豆、油菜等給予適當補貼,增加農戶種植意願。加快農產品出口備案工作,從而增強農產品出口對農民增收的拉動效應。

靜電除油煙機價格

靜電機


4CE669591D7BE319
arrow
arrow

    fwrg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